学习科学发展观,探讨新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赣州众拓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3979791617
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动态 服务范围 业绩案例 人才招聘 法律法规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地 址:江西省赣州市梅关大道玖珑湾二期

联系人:罗先生(总经理)

手 机:13979791617

网 址:www.montblancpen-uk.com

邮 箱: 2514933653@qq.com

首页 > 法律法规 >正文

学习科学发展观,探讨新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本网  浏览:次  更新:2013-03-24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目前,新化最大、最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农民问题,而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 农 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解决农民就业的关键就是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转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非农产业,改善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益,可以迅速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化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要全面实现小康,关键问题是农民问题。自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来,极大地调 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率也有较大的提高。使得相当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开始摆脱了粮食种植业的长期束缚而转向从事非农生产与服务,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已成为 新化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新化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本文试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新化实际,作些力所能力的探讨。

  一、 新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化县地处湘中偏西、资水中游、雪峰山脉东南麓,总面积3600 多 平方公里, 1100多个村,是全国有名的人口大县,人口13 4 万,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具有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新化县现有农村劳动力65万 。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在新化县65万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52万余人,占80%强;从事工业的劳动力为1.3万,约占 2%;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为 11万,约占17%。由此可见,尽管 新化 农村劳动力正由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逐渐向其他领域转移,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绝对数和比例仍然过高。

  新化 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占 55%,初中文化占35%,高中以上文化仅占10%,文化素质过低,使 新化 的劳动力转移绝对以从事简单劳动为主,“白领”输出太少,造成 新化 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延缓了新化经济的发展步伐。 新化私营企业 发展缓慢,工业化程度低,城镇承载农村劳动力空间小,被转移的20万劳动力中,在县内工业和小城镇转移的仅5万人,这反映了 新化 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2年, 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达11亿元,占 新化 国内生产总值的35%强,新化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得700元,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 新化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已成为拉动 新化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新化县农村劳动力65万,耕地面积65万亩,按每人3亩计算,应有剩余劳动力43万, 新化 目前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还不到剩余劳动力的50%。

  当前新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是外出打工和外出创业两种形式:外出打工是新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劳动力占劳动力转移的一半以上。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带打工,近年来,向长江三角地区转移的人数有所攀升,到闽江三角洲人数也开始有所增加。随着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转移和就地转移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起来,这种以外出打工为主的劳务输出转移是新化县一些农村脱贫的主要道路。

  当然,也有一些打工赚钱以后开始自己创业的,他们主要从事机械维修、餐饮和工程建筑业。其中洋溪镇的打字复印机修理,在全国都有影响,因从事此行业而资产过百万的已经不少,有的甚至资产已过千万,他们为新化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目前,新化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文化素质低。绝大部分转移的农民工因文化水平低,加之未接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所以一般以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居多,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

  2、工作环境差。一是外出劳务人员的手续繁多,流动人口证、暂住证、婚育状况证明、身份证,麻烦不少;二是由于所在地的一些“限农、歧农、排农”等土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得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就学、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三是一些贫困地方的务工受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劳动力缺乏以及计划生育的影响,使得他们心系两头,出现了闲时即出,忙时即归的“候鸟型”打工现象。

  3、服务不到位。一是没有完整的劳务信息网络,农民外出求职存在较大的自发性和一定的盲目性,大多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寻找工作,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村社会化服务欠缺。贫困地区农村老人抚养、幼儿托管等工作滞后,一些务工人员难以安心务工创业。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灵活,使得一些务工者担心土地被弃耕抛荒而心挂两头。

  4、资金投入少。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严重滞后,绝大多数乡镇的劳动保障站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场地没有落实,兼职、挂靠的多,没有任何工作经费来源,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也就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严重制约了转移就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 、加快新化县农村剩余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但增加了 新化 农民的收入,缓减了就业的压力,同时,不少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在输出地受到了各式各样的培训,他们的技术水平、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思想观念也不断的更新。 因此,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但可以实现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再分配,改变劳动力与其它资本结合的比例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农民的各种观念和意识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得在新化县内消除城乡差别和全面实现小康由可能变成现实。 解决新化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化的具体实际出发,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文章:

  1、把 私营企业 的结构调整与积极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私营企业 都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当前, 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采取离土不离乡和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这种转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是 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渡形式。加快 新化 小城镇建设战略,一定程度上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反过来,又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向离土离乡的终极方式转变,农民变市民,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完全转移,提高 新化 城镇化水平。

  2、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集约经营,减少土地抛荒。实行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允许进城落户人口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土地承包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段,让其进退有路。进一步简化劳务输出的办事程序,降低办证收费标准,为农民务工提供方便、减轻负担。

  3、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巩固九年义务制教育,尽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同时,要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农科教中心和职业中学的作用,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构建一个劳务输出的“蓄水池”和“人才库”。逐步形成就业导向、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使有意愿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普遍得到培训,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

  4、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的协调联系,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其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统一开发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劳动技能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基础台帐,实施规范管理。做到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形成上下衔接、内外沟通、灵敏高效的中介服务网络。以县、乡为单位,在劳务输入地建立岗位信息窗口,形成稳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条件。

  5、结合新化县的实际情况,应在 新化 实施以劳务品牌为龙头、以劳务输出培训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大力宣传在转移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模范人物,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给予表彰与奖励,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6、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结合新化县的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好 新化 农业产业化建设规划。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围绕 新化 中药材、牲猪、楠竹 油茶林 三大主导产业,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发展金银花、茶叶、百合、生猪、楠竹 油茶林 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服务,特别是统一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推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做到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形成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内部转移就业。

  7、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充分利用 新化 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梅山文化的特点,重拳出击“国家重点景区紫鹊界梯田”、“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山”、“江南第一漂油溪河”和“江南第一洞梅山龙宫”等品牌,精心打造新化旅游朝阳产业,从而拉动 新化 餐饮、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激活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8 、 抓住机遇做好国际劳务输出的大文章。

  目前,国家商务部、湖南省商务厅在花大力气组织国内劳务有序向国外流动。县商务局积极争取,把新化建成一个劳务输出县,已经向商务部、省商务厅申报并接受了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的考察。此后工作,是如何建好劳务输出县这篇大文章。一是要 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地大楼,建成教室充足、设施俱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培训基地; 二是要 培训突出专业化优势和地区优势。作为工业薄弱县根据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为重点,以工业、加工业为副,购置各种培训设备和设施,培训专业技能人员,以此成为新化的地区优势; 三是要根据国 际劳务市场要求,以技能型劳务替代粗放型劳务,用人单位对劳务人员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技能型劳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是要 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建设一流的劳务基地,完善一流的基地设施,抓好基地自身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的金牌落户新化。

赣州网站建设赣州太极拳赣州网站制作赣州网站优化赣州网络公司赣州网站设计赣州网页设计赣州网页制作赣州做网站赣州微信公众号赣州太极拳培训赣州太极拳教学赣州太极拳健身赣州陈式太极拳培训赣州太极拳健身队赣州太极拳表演队生活百科网追逐生活百科网美星生活百科网